今年夏天的蝉鸣格外吵,高校招生的瓜也比往年更劲爆。清北在有些省份居然没招满可查配资实盘平台,高分考生宁愿去双非读热门专业;刚建校的新型大学分数飙过双一流;警校师范挤破头,职业本科也成了香饽饽…… 报志愿的老规矩彻底不管用了,这到底是咋回事?
最颠覆认知的是清北遇冷。江西三个高分考生放着清北不去,选了其他学校的热门专业,班主任气得要解散微信群。北大在湖北、陕西的提前批居然还空着名额,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。要知道,以前家长们的逻辑都是 “先冲学校再看专业”,现在完全反过来了 ——专业能不能就业,比学校牌子硬不硬重要多了。
为啥会这样?说白了就是就业压力逼的。以前读个名校冷门专业,毕业还能靠学校光环混口饭吃,现在不行了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,录取分比有些 985 还高;盐城师范的定向师范生,分数直逼双一流。这些学生图啥?不就是图毕业能有份稳当工作吗?
更让人意外的是那些刚建校的新型大学。福建福耀科技大学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,招生前大家都觉得 “谁去谁傻”,结果最低分比好多双一流还高 200 分。有个 674 分的考生放着浙大不去,选了福耀科技,被网友骂 “脑子进水”。但人家家长精着呢 —— 这些学校小班教学,专业都是人工智能、芯片这类热门的,还承诺就业,首届学生免学费,算下来比读传统大学性价比高多了。
展开剩余61%职业本科的崛起更能说明问题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分数线,居然超过了广州的三所双一流。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招到了 621 分的学生,要知道这分数在很多省份能上不错的一本了。为啥?因为这些职本跟华为、腾讯这些大厂有合作,毕业直接进厂,起薪就能拿到二三十万。能挣到钱,谁还在乎是普本还是职本?
但这股风也不是没有隐忧。有些家长为了求稳,逼着孩子 “高分低报”。江浙那边,能上浙大的学生,居然去读本地的师范学院,就为了毕业能当老师拿铁饭碗。可孩子进了大学后多半会躺平,毕竟本来有更大的可能性,却被按在安稳里,哪还有劲头奋斗?
还有个有意思的变化是长学制遇冷。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要八年,以前是香饽饽,今年好多医学院的录取位次掉了一大截。谁都不傻 —— 八年读完都快三十了,还得规培三年,等开始挣钱,同学可能都攒了好几套房了。连建筑学都从五年制改成四年制,大家越来越在乎 “时间成本” 了。
说到底,现在报志愿就一个核心逻辑:用分数换饭碗。但我觉得,太看重眼前的安稳也不行。那些去新型大学的学生,看似在 “赌”,其实是赌未来的发展;而只盯着体制内的,万一几年后行业有变化,哭都来不及。
给考生和家长提个醒:选专业要看长远,别只盯着现在热门的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外语专业火,九十年代财经专业热,后来土木工程爆火,现在这些专业好多都成了冷门。另外,要是家里条件还行,分数又高,别太早把自己框在 “铁饭碗” 里。七年之后的世界啥样谁也说不准,太求稳可能会错过更大的机会。
今年的招生季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大家对就业的焦虑,也照出了高等教育的新变化。不管怎么说可查配资实盘平台,报志愿没有绝对的对错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毕竟,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,不是终点。
发布于:江苏省途乐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